安徽煤炭网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建——《浅谈现代煤炭企业的大经营管理模式》-安徽煤炭网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建——《浅谈现代煤炭企业的大经营管理模式》

 

 

 

摘要:当前煤炭价格上涨,煤炭行业经济形式整体向好,但是部分煤炭企业产量上不去,煤炭质量不高,灰分大,洗选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员工工资涨幅不明显。煤炭企业应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创建大经营管理模式,制定一系列创新管理制度、方案,落实“一站式”设计,从巷道灾害治理、服务、掘进、系统、装备等全方位统筹考虑问题,杜绝返工、窝工、浪费现象,提高进尺效率。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推广四新技术,提高单进,确保工作面能安全顺利回采,提升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稳定生产接续。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变废为宝、应收尽收增效益。从开采源头抓煤质,把控生产过程,提高精煤产率,细化生产调控。强化经营意识,强化土建管理职能,发挥特长,实现地面、井下安装工程自营,实现多元创效,增加员工收入。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大经营管理   多元创效

一、提高掘进进尺,缩短工作面接替周期,提升煤炭产量的需要

 我国经济的腾飞,生产建设不断地推进,这个时候对煤炭的需求是相当多的,众所周知的我们煤矿资源储备丰富,但是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我们还是以地下开采为主,对地下开采操作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对巷道掘进开采生产要求更高,不管是地下的相关装备,还是应用的技术水平,对于这种类型的作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何高效、快速、安全的通过煤矿巷道技术开采优质的煤,要求我们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并不断的进行摸索与实践,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煤矿巷道掘进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地质结构,特别对于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工作面涌水量、瓦斯量、围岩节理发育、煤岩硬度、顶底板的可靠性、褶曲架构直接影响煤矿巷道掘进的效率。以往在进行巷道设计时,技术科、地测科、瓦斯办等部门你设计你的,我设计我的,造成生产单位施工时,不是缺少这个硐室,就是那里施工宽度、高度不够,造成工程窝工、返工甚至浪费现象,严重制约掘进效率,进而影响工作面接替,影响煤炭产量。因此,在大经营思维模式下,煤炭企业应当通过落实“一站式”设计,探索设备配套使用,努力构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积极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推广四新技术,发挥创新作用,实现科技创新,大大提高掘进效率,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工作面接替周期,提升煤炭产量

二、开展科学的大经营决策,树立大经营思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升职工收入的需要

传统的经营理念及成本控制在管理体制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计划、核算和分析,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控的预防性作用;煤炭企业要想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及生产指标,就要全矿一盘棋,树立大经营思维,分解生产经营指标计划,组织制定有关经营管理的政策,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日常经济运行监控,协调好生产服务,进行日常考核,保证工资分配的合理合规,确保全年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强化内部市场运行,加强材料成本管理,落实全员成本责任细化考核分析,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又可以增加职工收入。

三、转变思想推进信息化工作,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化矿山的需要

从大经营角度出发,积极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安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实现智能化减人、信息化提效目的,更好地促进矿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的作业环境带来生产工艺的复杂性,煤矿的智能化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而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为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保障。

四、煤炭企业形成大经营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源头设计,保障生产接替,提高掘进进尺。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巷道掘进是十分关键的,巷道掘进的快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面的接替,进而影响企业的产量。因此,提升掘进速度,保证煤矿巷道进尺,是提升煤炭企业产量的基础。煤矿企业应优化巷道设计,在设计之初就由矿领导组织技术、地测、瓦斯办等部门深入施工现场发现现场问题,提出施工建议,做好技术基础工作。

一是落实“一站式”设计。从巷道灾害治理、服务、掘进、系统、装备等全方位统筹考虑问题,杜绝返工、窝工、浪费现象,考虑灾害治理、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回采条件等影响因素,提前考虑好硐室、钻场、设备硐室刷大设计,巷道掘进到位后,及时施工,保证主线的连续进尺的同时确保了辅助工程的同步进行。巷道掘进进尺期间,提前施工避难硐室、钻场、机头硐室及材料硐室等;制定巷道修护方案时统筹考虑设备安装、使用、灾害治理等因素。

二是探索设备配套使用。煤矿巷道掘进应推行平行作业,推广使用新设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及生产效率。探索“双机”联合作业。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综掘机截割、后跟巷修机进行卧底、出货,解决了进尺落煤量大、卧底工程量大的问题,并提高掘进单进,迎头及后路双机卧底、出货,两者同步平行作业,提高安全性及生产效率。优化皮带机自移式机尾安装方案,采用工作面迎头正常进尺,后路组装自移式机尾的方式,平行作业,缩短自移式机尾安装时间。井下大修巷道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建成快速综掘机巷修作业线,优化施工流程,采用综掘机进行刷帮、卧底、挑顶,巷修机扒货,实现修护巷道快速进尺。

三是努力构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行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的工作方案。始终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做到了“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实施抽采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广使用下向钻孔吹水工艺,钻孔抽采效果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用前钻孔平均浓度仅能维持在5%左右,使用后提高到10%以上,极大的提高后期采掘活动的安全系数,同时缩短了瓦斯治理时间及工程,为巷道掘进提供保障。

四是积极开展“精品工程”创建。通过“精品工程”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力推进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整体上台阶,同时避免了井下施工质量不高,返工浪费的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推广四新技术,发挥创新作用,实现科技创新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工作面接替周期,提高产量。

一是为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程质量。

二是掘进巷道窄煤柱采用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注浆加固,生产技术部与厂家联系安排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完善技术参数。新材料注浆加固窄煤柱可提高窄煤柱结构面强度,对煤体破碎松散的裂隙进行充实压密,在煤体内部形成支撑骨架,同时起到防漏风和堵水的作用,确保工作面能安全顺利回采。

三是巷道施工期间,施工顶板窥视孔,通过采用窥视仪对窥视孔内情况进行窥视,其输出的图像直观反映钻孔内岩层组合特征、岩体不连续面(如层理、节理、裂隙)离层、破碎等,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合理优化支护参数,提高循环进尺。对顶板为厚层砂岩的掘进巷道,其承载及抗变形能力强,通过合理优化支护参数,扩大锚杆及锚索排距,缩短施工时间;施工支护时效短较短的巷道时,在确保基本支护强度的前提下,帮部支护由锚杆变更为玻璃纤维锚杆,并取消刷大帮KTM钢带梁,即提高了支护速度,同时又在保障基本支护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单进。

(三)开展科学的经营决策,突出过程管控、严细结果考核、抓重点顾全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煤炭企业应根据年初制定的经营指标及生产指标,分解生产经营指标计划,组织制定有关经营管理的政策,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日常经济运行监控,协调好生产服务,进行日常考核,保证工资分配的合理合规,确保全年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是强化内部市场运行。以年初指标和矿年度全面预算目标为统领,结合矿井采掘接替情况、地质条件变化,调整二级市场价格体系,分片包干分头指导并督促一二线单位及地面生产单位的三四级市场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构建相对完善的定额标准、价格要素和综合价格体系。围绕材料、电力、人工、设备租赁、维修加工、修旧利废、工程施工等要素,夯实归口责任,同时严格内部市场管控,巩固工资结算一体化、设备与大型材料定置化、加工件标准化、单项工程发包制等有效做法。

二是加强材料成本管理。通过技术经济一体化、巷道支护设计差异化及重点头面保进度等措施,严控计划外材料的投入;通过加强材料计划报批,严控新材料的领用,除重点头面和服务期较长的巷道、硐室等可以投入新材料,否则坚持“有旧不投新”的原则;通过日常现场监督和检查,严控材料的不正当使用和大量库存积压。同时,鼓励物资回收、鼓励物资复用、鼓励修旧利废、鼓励自制加工。

三是定期召开经营分析会细化考核分析。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经营管理专题办公会,对上月度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及经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客观全面的深入剖析各项预算指标数据背后的经营管理问题,坚持用数据说话,坚持问题导向,要求经营分析全面体现经营管理过程和手段。对梳理的经营问题分类施策,系统全面解决。同时对下月度的经营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安排,通过经营分析会的召开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四)推行产品质量升级,实现煤质增效。

煤炭企业应牢固树立“煤质就是产量、煤质就是效益、煤质就是工资”的理念,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完善联动式全流程煤质管理体系。

一是开采源头抓煤质。生产技术部门在采区布置和工作面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煤层夹矸、断层和特殊构造带对煤质的影响,降低毛煤的含矸率,采煤工作面设计时,其开采范围内应避开落差大于煤层厚度 1.5倍的断层或煤层厚度低于 1.2m 的薄煤区域(保护层开采除外)。设计掘进巷道时,出现全岩或半煤岩断层时,对具备分装分运条件的掘进工作面,应设计煤、矸分装分运系统。采掘工作面的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必须有提高煤质的专项措施,由生产技术科把关和落实,煤质管理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审批。工作面回采时严格按计划要求控制采高,减少工作面回采期间破矸量,每周通报煤质考核情况,严格兑现增产与扣尺,实现提质增效。同时加强工作面回采期间煤质管理,严格按地质条件排定当月回采计划采高、产量、灰分进行考核。

二是把控生产过程,提高精煤产率。煤炭企业配套选煤厂应坚持精煤产出最大化原则,对精煤灰分采取控制上限进行操作,在线控制重介洗选密度、压力,控制TBS粗煤泥分选的顶水和分选密度,控制浮选系统的药剂添加,根据每小时化验精煤快灰,对洗选过程实现精准操作,实现发运精煤灰分达标,接近精煤品种上限,同时精煤稳定率、合格率100%,实现精煤产率最大化。

三是细化生产调控,完成煤泥指标要求。煤炭企业配套选煤厂应通过加强管理,精细操作,实施多岗位联动,煤泥灰分分时段化验,用数据指导生产过程,针对不同煤层掺混入洗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煤泥药剂组合方式,提前把握药剂添加情况,确保煤泥灰分指标,保证完成煤泥灰分指标。

四是采取多项措施,杜绝洗选矸石带煤。选煤厂应通过每班中对矸石灰分定期抽查化验,确保灰分达标;对重介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定期核定,根据磨损情况进行定期更换,确保分选效果;不定期(每周最少两次)的矸石带煤浮沉试验检测等措施,完成洗选矸石灰分达标。

(五)扎实推进信息化工作,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化矿山。

积极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安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实现智能化减人、信息化提效目的,更好地促进矿井高质量发展。煤炭企业各项智能化基础建设,应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理念,持续完善调度指挥中心、综合自动化平台、井下万兆工业环网、视频监控等系统的功能,并做好运维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各类系统及设备的有效使用。

一是建立调度指挥中心。煤炭企业调度中心主要用于满足矿井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自动化集控等专业人员集中办公,实现矿井生产协同调度、应急指挥和综合一体化展示,保障生产系统安全运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完善部署信息化、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应包含:综合自动化平台、调度通信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瓦斯抽放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矿压监测、水文监测、智慧抽采系统、主运皮带机集控系统、电力集控系统、泵房集控系统、局扇集控系统、自动化采煤、掘进工作面等,各类系统的进入,实现矿井生产协同调度、应急指挥和综合一体化展示,保障矿井生产系统安全运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是创建综合自动化平台。综合自动化平台包含自动化、信息化子系统31套,具备接入条件的子系统应全部接入,主要有通风机监控系统(东风井、南风井2套)、井下排水系统、主井提升系统、压风机监控系统、井下变电所监测、井下皮带集控、远程漏电试验集控、主井装卸载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核子秤计量系统、水文长观孔监测系统、矿井涌水量监测系统、架空乘人装置系统、瓦斯抽放监测系统防灭火监测系统、矿山压力在线监测系统、副井提升系统、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系统、地面集中制氮系统、瓦斯抽放控制(中央区)、变电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巡检机器人系统、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套)、局部通风机电力系统、应急广播洗系统、轨道衡计量系统、II三采区水泵房集控系统等子系统数据,并完成相关图形组态界面,达到使用要求;具备条件后再接入的子系统7套,分别是地面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调度通信系统、地磅房无人值守系统、智能化掘进工作面、瓦斯抽放控制、污水处理系统等。

三是创建万兆工业环网。工业环网作为矿井的信息传输基础网络,合理的使用、持续的系统优化、网络设备规范的扩容是网络管理和使用的基础,同时扎实的基础工作、完善的系统功能、能够保障全矿各信息化、自动化系统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遇到突发事件做到数据传输的不间断,提高网络系统的抗灾、抗干扰能力。并对时刻对环网的功能进行完善,解决了大范围网络风暴的问题,降低了网络灾害的影响范围,更好地促进和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四是实现视频全覆盖。为深入落实“阳光下作业、阳光下履职、阳光下监管”,消除重要部位及关键环节作业监控盲区,规范和加强矿井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管警示作用,提升矿井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无视频不作业理念”落地,每趟企业在日常视频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五个全覆盖”(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重要岗位、灾害治理全过程、检测检验关键环节)和“五个可视化”(数据监测、灾害治理、关键工序、操作行为、设备管理)原则。此外煤炭企业视频主管部门应每月组织开展1次专项视频现场检查,全面摸排视频监控安装数量、位置、角度等是否符合集团公司要求,视频日常安装、维护、使用是否流程化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位,针对查出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对责任单位进行逐条问责,要求限期整改。

五、未来展望

煤炭企业优化源头设计,保障生产接替,提高掘进进尺在设计之初就由矿领导组织技术、地测、瓦斯办等部门深入施工现场发现现场问题,提出施工建议,做好技术基础工作。推广四新技术,发挥创新作用,实现科技创新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工作面接替周期,提高产量。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程质量。开展科学的经营决策,突出过程管控、严细结果考核、抓重点顾全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以年初经营指标及生产指标,分解生产经营指标计划,组织制定有关经营管理的政策,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日常经济运行监控,确保全年经营目标的实现。推行产品质量升级,实现煤质增效。牢固树立“煤质就是产量、煤质就是效益、煤质就是工资”的理念,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完善联动式全流程煤质管理体系。扎实推进信息化工作,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化矿山。积极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安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实现智能化减人、信息化提效目的,实现大经营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矿井高质量发展,提升本矿员工收入。

 

 

 

 

 

 

 

 

 

 

 

 

首页    论文之窗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建——《浅谈现代煤炭企业的大经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