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煤炭网 拧干“毛巾”最后一滴水——淮河能源集团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谢雨璇)-安徽煤炭网

拧干“毛巾”最后一滴水——淮河能源集团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谢雨璇)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今年以来,淮河能源集团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煤质管理、修旧利废、材料管控等方面入手,通过“拧毛巾”式的精细管理,将“提质”做到实处,“挖潜”做到深处,为矿井经营质效提升注入源源不断内生动力。

一滴一卡提煤质

近日一大早,顾北矿煤质管理员申奎打开电脑,照例对煤流系统进行每日的视频筛查。鼠标滑过13126胶顺画面时,他突然按下暂停键。

“13126胶顺电磁除铁器处,因除铁器上铁器较多,有少量铁器进入煤流系统,请及时清理!”申奎将画面录屏后标注问题点,第一时间上传至“顾北矿井下煤质监管群”,并对相关台账进行了记录。

“收到,立即整改。”不到5分钟,该矿综采一队队长刘小东回复。

这是顾北矿构建煤炭质量全流程管理体系后上下联动的日常一幕。每天,该矿煤质管理员都会采取现场督查与视频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开采、运输、除杂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督查,将日常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传至“顾北矿井下煤质监管群”,明确责任单位及整改期限。同时在矿安全办公会及采煤口内会上,对典型问题进行通报,真正将煤质管控责任压实到每家单位、每个环节。

“今年,集团公司对本土矿井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将之前的商品煤委托销售制变为原煤内部收购制,更加凸显了‘煤质就是效益’的理念。”该矿煤炭管理中心主任丁明高介绍道。

新模式激发新动力,为进一步强化煤炭质量管理,实现矿井经济效益最大化,3月初,该矿经多次研讨,聚焦年度质量目标,下发了《顾北煤矿煤炭质量管理及考核办法》,以组织架构、主要职责、管控措施、责任追究、指标考核五大体系为抓手,从指标分解、技术源头、生产流程、地面洗选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控措施,就如何提升煤炭“含金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矿井的煤质管理就是要从每一滴水的控制、每一大卡的提高抓起,从而实现原煤质量整体有效提升。”丁明高告诉笔者,今年一季度,该矿原煤发热量完成4891大卡,超年度计划51大卡。

此外,该矿还紧盯块煤矸、脏杂煤、干燥煤泥等煤炭副产品处置,建立了全流程监管体系。安排专人对装车、转运流程进行监管,从现场到线上,以定点拍照、实时视频等方式详细记录了转运车数及分拣回收流程,确保实现零星资源“颗粒归仓”。今年一季度,已累计回收煤炭副产品资源2.7万吨,增提矿井内部收入1580万元以上。

一分一厘挖潜力

顾北矿机电修配中心车间内有一间特殊的仓库。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码放的各种报废设备零部件。这些在别人眼里已经毫无用处的废品,在这里却是“宝藏”。

“就拿这个来说吧!”该矿机电修配中心负责地面生产设备安装及维修的职工李红军指着一个磨损严重的托辊,向笔者介绍:“升井的各类皮带机托辊由于滚筒磨损严重,无法继续使用,但上面的卡爪、联片、销轴大多还是完好的。维修托辊以来,通过把这些完好的部件拆解下来再利用,我们这么多年都没购置过新件!”

一个接线柱、一根导线、一颗螺栓、一个电容……在顾北矿,只要是能用的部件,都会被从报废设备上小心翼翼地拆解下来,分类码放、重新利用。

在该矿锚杆支架车间内,工作人员正逐根测量回收的旧锚杆,将长度超1.8米,无明显扭曲、损伤的“优等生”挑出,通过机械裁切成1.4至1.6米后,依次进行调直、除锈、车丝、配帽等工序。最终,废旧长锚杆“摇身”变成迎头临时支护锚杆,成功实现复用。

“采购一根1.6米的新锚杆需要花费19.72元,而咱们自己使用废旧锚杆二次加工改制,成本才3.67元,一根就省下16元!”物资管理科综合班班长杨凌霄表示,矿还制定了严格的流程标准,确保回收复用后的材料达到要求,真正变废为宝。

一件件旧材料、旧零件在该矿焕发“第二春”。据统计,去年该矿自制加工产值427.83万元,废旧物资处置增收934.35万元,较以往同期均实现稳步增长。

一丝一扣降成本

材料计划的制定对该矿而言,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过去,材料计划是根据基层单位提交的备件计划,由机电修配中心统计后给予提报。但由于井下使用设备多为相同型号,各单位需求重叠,常有备件闲置现象,既浪费资源,又增加成本。

去年,该矿经相关职能科室商讨后,对材料计划管理中的存在的粗放问题进行了整改。取消以往备件方法,针对多个单位使用相同设备的情况,推行“谁用谁取”的共享机制。同时在每次材料计划上报前,由机电修配中心主要负责人组织材料组和现场组,严格遵循“能通用的少做、家里有的不做”的原则,逐条审核计划内容。以最少的必要资金投入保障日常材料需要,进一步减少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真正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据该矿机电修配中心党支部书记胡云猛介绍,这一举措迅速见效:以四臂钻车的打钻机构滑道损坏为例,过去通常需要整体更换,费用高达7000多元。现在经拆解分析,发现易损坏的部件为铜套和垫板。该矿通过与相关厂家沟通,改为只采购铜套和垫板,费用仅需60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材料费用20万元。

另一方面,针对五小电器由于个体小、易丢失导致大量购置新件回收率低的问题,该矿形成井下、井上协同管理机制,建立精细化升井、入井台账并实时更新,并为每台设备粘贴标签,打上“身份证”。通过电子流程实现领用、移交全程跟踪,每月通报各单位回收情况,大幅提高了回收率。

“今天的紧是为了明天的进,今天的省是为了明天的增,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践行集团公司‘生产者勤奋,消费者节约,浪费者可耻’经营理念,让提质挖潜的‘毛巾’拧出更多效益活水!”该矿相关负责人表示。(谢雨璇)

 

 

 

 

 

 

 

首页    煤炭经济    拧干“毛巾”最后一滴水——淮河能源集团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谢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