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煤炭网 “功夫经理”邢道杰(李继峰 温家慧)-安徽煤炭网

“功夫经理”邢道杰(李继峰 温家慧)

邢道杰(左一)通过智慧系统对工序进行优化考核

邢道杰(左三)对检修大把抓进行验收

邢道杰(中)检查设备养护标准

邢道杰(前左二)通过小课堂对伞钻操作工进行实操培训

 

在鄂尔多斯高原660米的深处,邢道杰以二十八载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铁杵磨成针的执着。作为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新街一井煤矿项目部经理,他带领团队创下连续五个月破百米、单月进尺152米的纪录,并以百分之百的工程标准化率和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卓越成绩,展现出矿建人的坚韧与担当。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项目经理,他以滴水穿石的毅力,在幽深井巷中书写着现代矿建人的不凡篇章。

差一毫米就是事故,这句话,他重复了无数遍。从创纪录的纪录型经理到降本增效的效益型经理,从推进智能矿建的智慧型经理到系统迭代的创新型经理,再到悉心育才的导师型经理,邢道杰用二十八年的坚守印证了一个道理:一切辉煌的背后,都是全心全意投入所练就的真功夫

攻坚克难,屡创纪录

1997年,邢道杰以技术员身份加入煤矿建设项目部。面对艰苦的环境,许多同来的大学生陆续离开,他却选择了坚持。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这句话,成为他二十八年来不变的初心。刚开始下井时,他连风锤都不稳,但不言放弃,每天提前一小时下井练习,手掌磨出血泡仍继续苦练。老师傅们都说:大学生有股韧劲,像根铁杵,非磨成针不可。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曾在今年月份创下152米的单月进尺纪录,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他要求每个施工班组配备三件宝:激光水准仪、数码相机、施工日志。每完成一个循环,必须经过“三检”:自检、互检、专检。这些严谨的程序,确保了工程质量万无一失。三年来,项目部施工的井筒垂直度偏差始终控制在0.5‰以内,远超行业标准。

二十八年的矿建生涯,邢道杰常常是清晨第一井,通过敲击岩壁判断地质情况。他的耳朵能分辨不同岩层的回声,手指能感知岩壁微小的震动。2025年4月,施工至-150米水平时,他凭借敲击发现某处岩壁回声异常,立即暂停作业。经仔细勘察,成功避免一起片帮事故。事后,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望岩色、闻回声、问情况、切脉象,成为项目部人人掌握的基本功。

精准发力,提升效益

邢道杰常说:打拳要打七寸,施工要抓关键。在新街一井西风井扩径工程中,他创新提出三维精准施工法。该工程需将直径8.3米的井筒精准扩至8.8米,误差不得超过2厘米。为保万无一失,他亲自带队组建技术攻关小组,连续二十二小时守在井下,收集五十多个数据点。

最考验功力的是模板安装。十六块弧形模板每块重达1.2吨,安装间隙须控制在5毫米内。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井壁温度极低,邢道杰带领技术人员逐一调整模板位置。为保持手感,他赤手操作,手指冻得通红却毫不在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他一边调整,一边对年轻技术员说:我们干的活,要经得起矿井百年安全生产的检验。五个小时的精细调整后,所有模板一次性安装到位,间隙控制在3毫米内,创造了行业新标准。

爆破作业中,他推行量身定制爆破方案。根据不同岩性,总结出“三不同”原则:不同岩层用不同炸药,不同断面用不同装药量,不同深度用不同起爆顺序。这一简单爆破方案使爆破效率提高30%,每循环节省作业时间1.5小时。此项创新已在全集团推广,年节约成本超2000万元。

智慧矿建,开启新篇

邢道杰深谙四两拨千斤的武术智慧。项目初期,提出建设智慧工地时,许多老师傅表示不解:矿建行业几十年都这样干,搞这些有什么用?他没有强行推行,而是组织大家赴先进企业参观。亲眼见到智能化设备带来的变革,老师傅们的态度逐渐转变。

智慧工地建设最大挑战在于系统集成来自四个厂家的多种设备。那段时间,邢道杰的办公室成了临时指挥部,墙上挂满系统架构图,桌上堆满技术手册。他带领技术团队每天工作至深夜,历时一个月,逐一解决接口兼容问题。一次,提升机控制系统误报警,技术人员排查三天未果。他亲自沿电缆仔细检查,终于在一处接头发现几乎看不见的破损点。问题解决后,他在调度会上说:“搞智能化不是买设备就行,要像练拳,每招每式都要练到骨子里。”

经过半年努力,智慧工地系统全面建成。该系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井下布置128个传感器、36个高清摄像头。尤为出色的是矿建大脑平台,可实时分析施工数据,自动优化作业流程。智能通风系统根据井下人数自动调节风量,年省电费数十万元;提升机智能控制系统依载荷调整运行速度,节能率达23%。

系统创新,树立标杆

邢道杰将武术内练一口气的理念融入团队建设:新员工需经历拜师学艺”“蹲班筑基”“套路练习”“实战演练四个阶段。每一名新员工入职,都举行传统拜师仪式,由老师傅一对一传授技艺。师徒制不仅传承技术,更传承矿建人的工匠精神。

团队管理上,他推行经脉运行模式,将项目部比作人体,各职能部门是器官,信息流是血液,制度流程是经脉。晨会解决具体问题,周会协调部门协作,月会优化管理体系。他还创新实施积分考核办法,将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创新成果等转化为积分,与绩效直接挂钩。

最具管理智慧的是创新擂台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技术比武,员工可自由组队参赛。七月,机电班工人发明的“电缆自动收放装置”获擂主。至今,创新擂台已产生十七项创新成果,其中项获国家实用专利,经济效益显著。

薪火相传,培育人才

邢道杰的管理之道,终至化境。他采用人机环管和谐统一的现代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方面,提出“三层防护”理论:本质安全为根,过程控制为本,文化引领为魂。

人才培养中,他践行教学相长,即便工作繁忙,仍坚持亲自带徒。徒弟中,十二人走上项目管理岗位,二十八人成为技术骨干。他常对年轻人说:搞工程要讲业德。每一个井筒都是百年大计,要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2020年疫情期间,邢道杰带领团队创下单月139米的惊人纪录。当时人员流动受限,材料供应困难。他提出“模块化施工”方案,将流程分解为九个标准模块,实现人员定点作业、材料精准配送。那七天七夜,他坚守井下,困了就在调度室稍作休息,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创造行业奇迹。

二十八载井巷深耕,邢道杰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完美融合,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矿建铁军。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中国矿建人的坚守与创新,见证传统与现代的精彩碰撞。

如他常言:搞工程要技不离身。这位拥有井建设硬功夫的探索者,以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工匠精神永不褪色,创新步伐永不停息。在建设现代化煤矿的道路上,邢道杰与他的团队,正以汗水与智慧,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李继峰 温佳慧
单位:中煤三建神木分公司办公室

 

 

 

 

 

 

 

 

首页    公告栏目    “功夫经理”邢道杰(李继峰 温家慧)